2025年3月15日,由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市北碚区影视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大学电影’与戏剧影视专业学位建设研讨会”在重庆市北碚区举行。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聂伟教授,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邹芙都教授,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王本朝教授与来自全国近10所高校、科研院所的20余位专家学者、电影导演与会。大家围绕综合性大学的电影创作,探讨“大学电影”与高校戏剧影视学科建设的关系与发展前景。研讨会由重庆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西南大学文学院刘帆教授学术主持。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许多综合性大学涌现出不少具有显示度的由戏剧影视专业师生主创的“大学电影”作品,如中国美术学院的《云霄之上》《出发》、清华大学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烟火人间》、西南大学的《白云·苍狗》《岁岁平安》等。这些影片在类型样态、艺术风格、美学指征等方面都呈现出一些新鲜气质和独特韵味,逐渐成为中国电影百花园中的芬芳一支。
聂伟教授强调新时代“大学电影”有别于传统“学院派电影”,其更强调跨学科协作与社会功能的融合。“大学电影”通过模块化、高效性、精准链接的“点击化学”式整合,将教育、创作与产业形成全生命周期的“新工业链条”,在数字化转型、青年文化消费等新语境中,始终坚守“不丧失文化性”的传播内核。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指出,近年来大学与电影产业的双向介入日益增强,高校学者深度参与行业实践,知名创作者进入高校任教,形成了学术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有利于高校平衡学科研究与产业创新的需求,推动中国电影学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
浙江大学求是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志忠教授认为,“大学电影”既要探索“产学研融合”新模式,更要构建独立的学术体系,坚守理论基石、强化创作自信,探索国家文化战略与艺术创新的独特路径。
研讨会上,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智海教授,《当代电影》编审、《当代动画》执行主编林锦爔,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倍教授,西南大学文学院刘宇清教授、徐爽副教授,重庆师范大学董广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先后发言。
(重庆市电影家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