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TemplateType":0,"pageResults":[{"id":6847,"appId":1,"infoLabel":null,"synopsis":"纯净而绚丽 可美学可神话——彭敏诗集《献给虹》读后草可八年前,我读过彭敏的诗集《老家是我相思的富矿》。那是一本关于故乡与","type":0,"keywords":"","infoSource":"《重庆文艺》编辑部","plViewType":"0","commentType":null,"commentValidateType":null,"validateType":1,"initCount":0,"addType":0,"topTime":0,"viewCount":0,"replyCount":0,"sendStatus":null,"content":" 纯净而绚丽 可美学可神话 ——彭敏诗集《献给虹》读后
草可
八年前,我读过彭敏的诗集《老家是我相思的富矿》。那是一本关于故乡与乡愁的诗集,诗中有接近灵魂最近的乡音,有烈酒一般至真至纯和随时间沉积的淳厚与温润。
诗集中,无论是《小村儿》《一尺长的身体万丈长的记忆》《回望》还是《姐姐,你怎么老了》等,都能从诗中读出现实的悲悯与生命的疼痛,让读者产生强烈共鸣。
在诗中游走,你得屏住呼吸,循环往复,放眼感念。感念那山那水那树那村那人,诗人勾勒出的一幅幅画里画外,便是我们寻找多年,令人神往的“富矿”。
八年后,当我捧读彭敏的新诗集《献给虹》,却是一种全新的感知与体验。诗中自始至终没有离开一个字“虹”。他将“虹”带着颜色出现,一种或多种,纯净而绚丽;将“虹”带着深情出现,出世入世,或单或双;将“虹”带进宇宙万物,可美学可玄学可神话。
94首关于“虹”的短诗,可以说首首用情句句入心,每一首都令读者爱不释手。以至于当我拿到诗集时,已经有人在诗中勾画和诠注。虽然都是用铅笔小心翼翼地圈点,也足以表达读者对诗人的尊重与认可。
诗集中诗人对“虹”的表达与驾驭,可以是弱小的,也可以是强大的。可以是不同角色,以不同方式出场。在诗人眼里“虹”既是意象又是具象,既虚无又真实。“虹”的记忆在梦里、笔里、诗里出神入化,有意无意地流露,这“虹”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人生奇遇与过往。
诗集中诗人总是借“虹”以不同视角、感官、节奏、气息来来回回地表达思想、情感、悲喜与苦闷,以及对世俗的沉默与反抗。这种表达包含个人情怀与家园情怀,包含儿女情长与对众生万物的爱。可以看出诗人以“虹”为媒,贯彻始终,在诗中延续“虹”又升华“虹”。
其朴实、自然与色彩的交织,对“虹”的合理重组与巧妙转场,这力道都是蕴藏在血液里的气质,是人生阅历积淀下来的结果。
《献给虹》NO.4:“不敢去轻易触碰花事/低到尘埃里的隐痛/落入陈年时光的背影/灯火阑珊,小村儿侧过脸来/低头啜饮小溪的忧愁/魂魄归隐幻化千年小妖女/藏于露珠现身笑靥/抹去天堂再造人间/我是小妖女万年的大粉丝。”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花事”,或浅或深,或浓或淡。然而“花事”令人魂不守舍,它总是白昼萦绕,像一枚小妖女,让人欲罢不能又任其沉沦。
诗人通过隐喻的表达,给读者放大空间,又通过留白的方式,让读者遐想无限。天堂与人间都执着于情深,无论渴望与无望,在诗里都可静静地表达与流淌,去散发那无尽的深邃与本真,达到思想与灵魂的契合,那份情愫冷暖自知。
诗人在诗里冥想,与时空对话,陪自己抒情,让小妖在情绪的真相中缘起缘灭,在灵魂中自由出没,这感觉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历经千辛万苦。
《献给虹》NO.5:“虹是我离天上最近的童年伙伴/我总爱叫你“小h”/那天透过红籽的羞涩望你/你的目光无意间滑进我的衣袋/我紧紧把它拴住/并且缠了几圈儿/如装你的笑声/衣袋的耳朵泛滥成大海。”
诗人对“虹”的参与、想象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内心的疯狂与大胆,是穿行于梦幻与现实的无力感。怎样的幻化与甄灭才能抵达如此情深义重?那敏锐、那情思、那期许,是对现实与虚幻的双重意象。
在诗人心中,此时的“虹”亲切美好而又遥不可及,于是“笑声”要用感性去抓住,用情怀去抒写,用耳朵去泛滥。这份给予与体验,唯有共情者才能感知与懂得。
我们都有童年的小伙伴,都有不堪回首的回忆,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直面有勇气表达,诗人做到了。敢用深情描摹内心的真实,敢用岁月掀开深层的过往,这本就是一份可贵与难得的心境。
《献给虹》NO.18:“把惆怅晃成怀盏/在觥筹交错的当儿/虹,请饮下/满天星辉/千年洪荒/旷世孤独//与影子对话/空守多年的秘密/为我解渴//天堂送给你/地狱留给我。”
“虹”继续在诗人的笔下收放自如,同时那么骄傲那么肆虐。此时,诗人的情绪与情感的互相交织,让矛盾与冲突的接踵而来。有人生的思考,也有人生的无奈。有对现实的不甘,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之,读者能够通过诗句读出诗人复杂的内心。这“虹”可以是“毒”,在诗人笔下、思想、梦里游走,魅力无限又空空如也。
于是“空守多年的秘密”,“为我解渴”,然后“天堂送给你”,“地狱留给我”。此时的“虹”似乎又变成忠实的听众,什么都不用干,即使隔着天堂与地狱的距离,“虹”对于诗人都是一种治愈。
《献给虹》NO.33:“水穷处行云里/人生的关隘中/花蕊的伤痛里/我一直在找寻你——/虹,我的神//繁华的历史芳菲处有你/没落的王朝断气声中有你/一路走来/你在云烟中/尊神般不动声色/穿云破雾抛却利禄功名/浪尖上激浊扬清//你有天使的面孔魔鬼的身材/你幻化极度之乐和极度之苦/在大悲大喜中畅游天地。”
“虹”一直让诗人欲罢不能。无论“水穷处行云里”,还是“人生的关隘中”,虹就是神,这种特立独行与个性偏好,可幻化极度之乐与极度之苦,在大悲大喜中畅游。“虹”是诗人的精神依靠,对它的想象与向往,可感性可理性,可实在可虚无。
“繁华的历史芳菲处有你”,“没落的王朝断气声中有你”,“虹”的影子挥之不去,“虹”依然备受诗人的牵绊,诗人始终因“虹”而情绪波动。但无论“虹”是天使还是魔鬼,都无法阻挡它在诗人笔下生辉。
“虹”的出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此诗看似写“虹”,实则也是在写现实、写世俗、写对生命的无畏与不屈。生活中我们无论遭遇何种境况,经历怎样的悲喜都值得畅游于天地。
《献给虹》NO.66:“春天的约会/没有预订/虹奔赴春的怀抱/海滩/村野/叠印你的睡姿//均匀的呼吸/开出最美的花朵//我藏在青春醒来的胡须里/偷偷张望/竟忘却了/跨过春天的门槛/很难回到春天。”
这次的“虹”奔赴在春天的怀抱里,而“我藏在青春醒来的胡须里”,“竟忘却了”,“ 跨过春天的门槛”,“很难回到春天”。有一种时光流转的况味,既看到曾经的青葱岁月,又看到如今的沧桑突变。
关于“虹”,关于回不去的春天,有一种悲悯与伤怀。这种悲悯与伤怀可与“虹”对话,与世俗坦白,与读者共鸣。美好终究属于昨天,属于过去,属于春天那些花开的日子。
每个人都有过青葱岁月,有过情窦初开,有过巷口里转角处的回首与告别。此诗对意象的把控实在太好,有诗人对青春最深的眷恋,也有对美好曾经讲不出的再见。内心的辛酸与无奈相互交错,只因再也回不去了。
《献给虹》NO.74:“虹/一生都在和你打交道/和一只空瓶打交道/空瓶没有水/空瓶毫无表情/一些旧事在里面浮沉/个个面黄肌瘦//故乡三官村的门牙走丢/漏风了//闪电开始偷渡。”
又是一首意味深长,让诗人感怀,给读者留白的诗。关于“虹”,“一生都在和你打交道”留下的却是一阵虚无。没有虚空是假,不失落也是假。即使是空瓶,也可盛满浮沉的旧事。一个个人物从“空”中浮现。故乡与“虹”一样重要,一样隐痛,于是故乡的门牙漏风就有闪电乘虚而入。那闪电让思路、精神和情绪都炸裂了。
诗人借诗在帮读者表达。人生路漫漫,那些失落与茫然,空虚与无助,那些毕生参与也无法契合的情感,像一场大雨倾盆那般肆意挥洒。即使是带着伤痕,也是有力度的,有智慧的,有感情的。
只不过,此时诗人的“虹”是属于他自己的“虹”,但遇见的“空”却是道出众生万物的虚空。
《献给虹》NO.86:“天上的河/地上的河/不知哪条河流向我/不知哪根脉管的血涌向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望一望前方的路/看一看反向而行的河流/青丝突然变成华发/摇摇晃晃的宇宙突然平静下来//风中的手指书写河水、鸟鸣、时光/画一轮虹/留给我”。
此诗为什么让“虹”在最后才出现?原来“虹”是诗人的“突然”,是诗人的生命。于是无论天上河还是地上河,无论河流与脉管的血,无论青丝变华发,内心都是丰满的,因为只要“风中的手指书写河水、鸟鸣、时光”,“画一轮虹”内心就圆满了。
诗人内心的这种“圆满”无不让读者感动。毕竟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还能够守住内心的纯净,自始至终被“虹”慰藉。总是能够合情合理地依附于对“虹”的情感,并以自己的方式让“虹”一直“住下”,一生滋养,这是何等的妙不可言?
读彭敏的诗集《献给虹》,更多是感染和感动。诗人可以让“虹”在心灵与灵魂中自由穿越与行走,需要状态,更需要境界。
蒋登科说:“我们很难将彭敏笔下的‘虹’理解为某一个具体的存在,它既是自然存在的物象,但更是艺术的形象。从自然之物出发,融入了诗人的阅历、情感、人生思想等,使‘虹’在诗中升华为一个精神的存在。并通过‘虹’将看不见、摸不透的情感、体验具象化,达成了实与虚的融合,虚中含实,实中生虚,虚实相生,相互成就。”
董喜阳说:“彭敏找到了自我诗学之路。其诗绝不是古典诗性的画地为牢,而是以古为鉴,以史为经,以语言,以生命的碰撞和经验的审美为纬,编织着个人诗学生命中每一个重要的节点的网。在其诗语言的叙述中,他以情载人,以人说诗,以诗论命,将抒情和叙事的终点融入新时代的盛世背景之中,那幽默、天真、浪漫的诗情背后,裹挟着诗人本体的曲折经历。”
我想说:“彭敏的‘虹’在诗中鲜活生动,曼妙多姿,天真无邪,总是能够天马行空地遨游。那感觉的层层叠叠、万种风情和不可名状,那意象的大气磅礴、千丝万缕和苍茫无际,那情绪的动荡不安、惊鸿一瞥和捉摸不定——终是成全了诗人笔下的一次次复活。‘虹’对于诗人有一种始终的神秘,至死的执着和一生的深刻。‘虹’是诗人生命的共同体,是心中的朱砂痣,是故乡那深远的梦,是对现实生命的无尽探索,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彭敏这部既短又长的创作,是灵魂的皈依,也是心灵的伫立与笃定。诗中的“虹”,既是献给虹本身,也是献给现实与理想,献给感性与理性,献给读者与自己。而诗外的“虹”,将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探索。 (此文被重庆市评论家协会评为“2024年度基层文艺评论优秀作品”)
作者:草可,本名张诗兰,重庆市梁平区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作品简介:《献给虹》由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系全球首部抒写彩虹的长诗(诗集),《国际诗歌翻译》杂志及“国际诗歌翻译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对《献给虹》进行英汉对照连载,向全球进行推介和传播。《献给虹》由94首短诗组成,每节既独立成章,又相互映照,通篇浑然一体。“虹”是一种自然景观,也是一种象征,给诗人带来无数美好的记忆和甜蜜的痛苦。“虹”的意象既是现实的虹,也是心灵的虹,更是诗人对青春、爱情、生命、向往等的追寻、追忆,从童年、青年、中壮年的角度去感悟“虹”,体验纯美博大的境界。一种“虚静、逍遥、悲怜、欢喜”,一种“沉默、透明、纯净、辽阔”。唯美、大气、丰盈,透着繁华和各种色调的明朗,在色彩、形状、光影中抵达人与自然的和解,融入诗人对人生对生命对宇宙万物的思考和内心探照,唤醒“一种沉哑喑灭的美,一种氤氲在天地之间的关乎诗学的阳刚之美”。
献 给 虹
(节选)
彭 敏
NO.8
虹端坐花骨朵里
在露珠的小宇宙中诵经
一个轮回的美丽
遇见拯救
风动 云飞 禅
我踏着光年的车轮飞翔
NO.9
千树万树的桃花喊出秘语
这人生际遇,这宇宙万物
都在虹的眼眸消融
月光自九重天滴落
于心镜盛开
纷纷扬扬
在境遇中芬芳
气韵生动
红的白的橙的黄的
灵魂在花蕊中修炼
引我涅槃飞升
NO.15
在海边在草原在森林
在蛮荒峡谷
追天上虹
赤豹低吟
灰狼浅唱
白鹿吹箫
红狐弹琴
把人间的交响呈上
乐音与落红齐飞
在琥珀黄胭脂红玫瑰蓝里
额头变海洋
迎接电闪
炊烟点燃虹
把追忆逼得弯弯曲曲
NO.29
把思恋寄给你,虹
我的凌风草于今夜
摇响渴望
恒河真好
潺潺水声低掩沧桑的脸迷离的花
无数沙粒发着光
折射千万个世界千万个你
带我远洋跋涉吧
去追寻虹的影
和那远离尘世高高挂起的
散发薄荷香的天堂
NO.34
虹
你的眼在星光漫上来之前
是怎样的颜色
让我不分黑白
一点一滴地分解情愫
穿过余生和血色的堡垒
望你的忧郁
那是一弯新月船
一头挑天堂
一头挑地狱
NO.42
太阳神之口
喷撒花语
风雷裁剪出大背景
虹
你是那燃烧的带刺的玫瑰
刺伤了别人
也烧焦了自己
多年以后
你化作雾中花
我便是那
隔海观景的人
看光与光交媾出的红与绿
看风与风缠绵顿悟的广与阔
NO.47
心语
是红月亮淌下的泪滴
砸伤青涩的少年
星星隐没
虹之唇,罂粟花
旋转的旷野,疯狂的森林
亘古的化石蛰伏在心灵深处
光芒闪耀
灼痛多情的歌手
酒杯
在苦难的海洋酩酊起伏
诺亚方舟
载我们驶向何方
看啊
日月交媾生出虹
多么辉煌的存在
无数圣甲虫也隐在宝石中发出夺目的光
创造伟力
加持你和我
NO.53
焰火的唇边
香气泄露
黄的绿的
一朵一朵
缀满讶异
你的一生和我的一世
在悬崖两岸拉练
深渊的蓝
仰望的红
语出惊人的空白和想象
旷世情歌在飞翔
虫鸣在旋转思绪在滴落
归寂于无边的静
和这闪烁其辞躲避不及的尘世
NO.56
焦渴的虹深埋于沙漠
歌谣,内心暗藏的风暴
吹灭夜晚所有的柔情
吹红墓地
吹响河流
把云当螺号
唤醒人间
NO.59
仿佛进入坟墓
堵住时光和谶语的漏洞
肉体死去,静默无声
心灵的灯盏亮着
火焰灼烧
惩罚前世那些命定的罪孽
喊不出一声痛
想要叫的
依然是你的名字
虹啊
你是我前生地狱的黑
我是你来世天堂的红
NO.63
虫子追赶天空
天空追赶我
我追赶虹
雨水捆绑阳光
白樱花变黑红桃花变绿灰天空变青
惊蛰里住着雷声和闪电
我的胸腔有河流穿过
谁是撑篙人
NO.78
虹
你的喘息做我的心跳吧
NO.81
静坐于虚空
虹飘来飘去
展翅的蝶,纷扬的花瓣
晃动的脸庞,衣袂下的灵魂
在舞池窃窃私语
今生的腾挪走不出方寸之间
这芍药的围城
这三角梅的花式女儿墙
NO.84
虹
真想给你打个电话
时光搬来大山挡道
让我们在白发与白发间
缄默又轰鸣
轰鸣又缄默
这万物皆空无
这入世又出世
NO.87
曲折起来,隐蔽起来
远与近,长与短,浅与深,白与黑……
一些事物风化了
又露出深埋的牙
NO.89
一朵火苗
奔赴死亡,抑或重生
擦响旷世的决绝
无数英雄赶来
天马行空
NO.90
这是黄昏
又回到你的体内
在霓与虹的交界面
冰与火在挣扎,肉体与灵魂在撕咬
人生闪烁不定
在瀑布下翻滚冲刷,难得一片糊涂
岚气升起,虹影翩跹
凤与凰拍打着和鸣声
天空撒下无数星子
海边湖边沙漠深处,花香牵出一道道霓虹
顺着虹桥跨过前世陷入今生打探来世
虹冷眼旁观人世间美好丑恶、富有虚无
自顾躲于天地间修炼至真至纯至善至美
那眼花缭乱的真气
那气象万千的磁场
那云蒸霞蔚的景象
在宇宙边缘幻化魔生
随虹飞舞
到光年里去居住
白发变青丝
骑竹马吟诗词携孔圣人
把俗世一遍遍洗礼
NO.91
一万个妹妹黯然失色
一万个妹妹集体逃夭
你静静地站在天空
红的花瓣咬破红的花语
绿倾巢而动
万物臣服
打翻天空的罐子
太阳花绽放漫天黄月亮金星子
咳出朵朵橙色的品质
低调之美撼人心魄
银河躲避
大海垂落
村庄离走
偌大个世界
唯你灿烂万世
也孤独万世
NO.93
虹
我一直在寻你,我的神
在烟雾中,在云天山色里
在蓦然回首处,在流淌的气韵中
其实你一直站在那里
站在天人合一的境界里
纵然惊艳一瞬后死去
更要为他人再活无数个轮回
你默默地看我看世人
看外表高调色彩喧闹
内里平淡无声无色的你自己
NO.94
几帧诗页
千行独白
蘸风蘸雨
几十年来
像孤独的仆人走在路上
惊雷褪为华发
青丝枯为喘息
钟声亮开红色嗓音
主人啊
你在何方
日之升
月之恒
虹之舞
你的双眼如佛
半睁半闭
忧伤之门
幸福之门
神谕之门
简介:彭敏(重庆),男,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和长篇诗歌5部。创作的长诗《喷薄的红》入选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党史题材重点规划作品及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当代文艺创作工程规划(2021—2022)市级项目,《中国红》入选《新时代文学选刊》“中国百年长诗排行榜”。
(《重庆文艺》编辑部供稿)
三场别开生面的培训会
——记重庆市文联的三场“巴人讲习”
由民主村艺术团演出的民主村村晚
古来风艺术团在村民院坝演出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创作什么”“我们注重通过‘小切口’讲好‘大道理’,抓住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文明、民生实事等群众关注的热点进行创作。”站在台上讲述的年轻姑娘名叫冉晓雪,是重庆璧山区璧泉艺术团副团长,她从短剧《一把藤藤菜》说起。该作品的创作灵感源于身边由一把藤藤菜引发的真实故事,通过情节的推进,让一把藤藤菜从引发邻里矛盾冲突的争执焦点逐步转化为市民和谐相处的友好信物。《一把藤藤菜》虽然是一部短剧,但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却一丝不苟,多次邀请专家指导,对作品修改了10余稿,最后该作品在璧山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文艺汇演中获得一致好评。
这是7月11日在重庆璧山区召开的“巴人讲习”全市基层民间文艺演艺团队负责人代表培训会上生动的一幕。这次培训会与接下来的“巴人讲习”全市基层民间短视频拍摄团队负责人代表培训会、全市基层文艺网络“大V”代表培训会上,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生动反映出重庆市文联在推进基层理论文艺微宣讲方面取得的成效。
为群众量身订制文化演出
尽管璧泉艺术团成立仅有5年时间,却创作出《暖心文化在璧泉》《文明之光》《悔》《情暖小区》等70余个深受市民群众喜爱的节目,开展文艺演出360余场。“将群众需求作为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群众量身制作文艺演出、开展理论微宣讲等文化‘菜单’,让更多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不仅送文化到群众身边,更注重在群众中种文化、育文化,实现文化的自我生长。”冉晓雪的话让与会代表产生了强烈共鸣。
“我们团拥有400余名成员,每年组织开展社区文艺活动50余场,提供正能量是节目的首要标准,编演的《难忘今宵》在星光大道《出彩中国》栏目中获得金奖。今年春节,50多名成员参演的‘民主村村晚’登上了央视的《焦点访谈》栏目。”重庆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艺术总团团长助理冯思思自豪地分享着他们的艺术成果。虽然年近八旬,但却精神矍铄,当她回忆起2024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民主村社区看望社区居民时的情景,更是激动不已,她说:“习近平总书记日理万机,却抽出时间来到我们民主村的社区食堂,关心我们的食堂饭菜,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使我们深受感动。文化生活是民生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会按照总书记的指示,排演更好、更多的文艺节目,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贡献力量。”
涪陵区古来风艺术团团长王元彬介绍,近十年来,古来风艺术团共演出2200多场,演出各类文艺节目600多个,观众人数达40000余人次,足迹遍及重庆、四川、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的数百个乡镇街道。艺术团长期坚守基层,参与公益演出,深受山村老百姓喜爱,被誉为乌兰牧骑式的文艺轻骑兵,曾被评为涪陵区五星级民间文艺团队。
“选题要接地气,创作要有匠心,表演要抒真情。”“我们用方言小品的形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带进社区,场场观众爆满!”“我们文艺工作者既要当好‘多面手’,更要当好‘宣传员’。”随着话题的展开,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民间文艺团队作用、提升作品质量、拓宽传播渠道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将培训会变成了一场热烈的现场交流会……
用短视频打造重庆品牌
数天后的7月15日,“巴人讲习”全市基层民间短视频拍摄团队负责人代表培训会又一次在大渡口区举办,再次上演了一场高能的头脑风暴。“我们坚持‘民间视角、精炼叙事、温暖表达’的定位,聚焦美食、文旅、民生等贴近生活的‘小切口’,将区域经济发展成就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小片段。”大渡口区美食推荐官、短视频账号“小渡晓渡”博主刘映呈说:“‘小渡晓渡’的成长,得益于这个时代对基层创作的包容,更离不开当地开放、创新的土壤。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本土、连接四方,以‘真善美+家国情怀’为产品核心,以更多正能量的视频,让每一个‘小片段’成为重庆多元图景中的亮色。”
重庆麦芽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内容创作和科技创新为驱动的综合型数字文化科技公司。该公司坚持以内容创作和科技创新为驱动,成立10年来,已经成长为全国头部MCN机构、行业领先的微短剧创作机构。除重庆的总部外,在广州、杭州、成都、北京设有分部,拥有在册员工2000多人,签约自孵化艺人200多人,全网粉丝数8亿多人,旗下账号月均播放量约110亿。来自重庆麦芽传媒的池会说:“公司坚持内容为王和主流价值导向,创作高品质、高价值、正能量的内容,构建全链条内容创作产业链,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渝派’网络影视剧精品,塑造独特的文化标识。”
“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人人都可以是视频创作者,但想要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还是离不开一些正确的创作方式和理念。我认为就是接地气、有能量,用小角度讲大道理,用小故事来打动受众。”渝东北巫溪县“爆笑巫溪”视频号创始人王运林分享了团队近10年的创作历程,他们扎根故土,把山区农民作为作品主角,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表现他们的勤劳朴素,深受乡村网民的喜爱。王运林说:“在创作话题上,我始终认为依靠奇谈怪论、低俗作秀来提高自媒体的人气指数是不靠谱的办法,依靠正能量话题加上接地气的创意内容来积攒人气,才是王道。”
来自北碚区静观镇素心村的邓纪会是一位辞去城市工作、返乡创业的女青年。技不压身的她身兼多职——国家插花花艺一级技师、国家插花花艺高级考评员、盆景制作裁判、重庆市静观插花蜡梅插花艺术传承人……她充分利用静观镇“中国蜡梅之乡”这块金字招牌,运营抖音账号“蜡梅仙子”来推广蜡梅种植技术、推销蜡梅产品、推荐地方文旅以招徕天下客商,通过这一平台和渠道,将当地300多户花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以此带动周边村民广泛种植蜡梅及其他优质花卉果木,以实际行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带领村民增收致富。邓纪会也先后获得全国农业农村劳模、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全国特色劳务品牌“北碚花工”形象代言人、重庆市三八红旗手、巴渝巾帼新农人、重庆市乡村工匠名师、重庆好人、重庆乡村文化旅游推荐官等荣誉称号。“以‘素心蜡梅产业发展规划、文商旅融合发展、产业人才培育与文化传播相结合’为乡村振兴发展主要着力点,助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在素心村的切实落地。”邓纪会说出了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构思和心愿。
“鼓韵东方”“山城大表哥”“川哥/程队长”“重庆扯馆”等来自不同区县的近20位短视频博主踊跃发言,他们精彩的分享和交流总能引起代表们的共鸣,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现场氛围远远超出组织者的预期。
7月18日,“巴人讲习”全市基层文艺网络“大V”代表培训会又在沙坪坝区举行,来自重庆市各区县的40多位新媒体大咖的头脑风暴再次碰撞。
“近年来,我以‘三农’短视频内容创作为主线,宣传推介垫江、展示乡村新风貌,创办‘小山村女支书’直播工作室,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助农增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创新创作而言,也遇到需要突破的瓶颈,比如如何快速突破创新灵感的枯竭?如何应对个别网民的恶意评论?希望在座‘大V’多多助力支招。”游莉来自垫江县,是该县包家镇小山村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重庆市第六届人大代表,一直致力于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家乡、推动发展,面对短视频粉丝数量在6万左右摇摆不前,她有些着急,现场求招。她说:“作为一名村支书、一名基层新媒体人我将持续创新创作,加强学习,提升素养,打通理论宣讲与基层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听了一些建议后,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来自沙坪坝的旅游时尚博主唐吉是世界旅游小姐中国总决赛特别大奖获得者,开设了多个新媒体平台,作品画面精美、表演细腻成为观众的普遍印象,仅两个抖音账号累计粉丝数量就达700多万。曾经双耳失聪的她用醇美的声音讲述自己艰难却又自信的创业历程,用专业术语向大家分享账号增流促粉的有效路径。她希望今后能够结合所学,与大家共同努力,为重庆市乃至全国的新媒体文化创作贡献力量。“非常开心参加此次培训会,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她说。
“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唐吉最后的这句话,不仅是这次会议代表们的相同感受,更是三次会议参会人员的共同心声。
“巴人讲习”凝聚“文艺两新”
“‘巴人讲习’基层理论文艺微宣讲是重庆市文联推出的一项改革项目,旨在用短小精悍的文艺作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以更接地气、更贴近群众的方式进行传播,用文艺轻骑的形式传递理论快餐,以实现基层理论微宣讲迭代升级、提质增效。”重庆市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卫洪介绍说:“通过强化对‘文艺两新’的团结引领,建立以民间演艺团队、社会短视频拍摄团队和文艺界网络‘大V’、知名博主、短视频达人为主体的工作力量,将‘巴人讲习’基层理论文艺微宣讲变成文联机构组织、专业协会指导、‘文艺两新’实施的群众文化活动,实现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文艺方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有效提升理论宣讲的趣味性、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面,切实提高基层理论宣讲的持续性、实效性。”为此,重庆市文联短期内组织3场培训会,通过交流、沟通、培训,让与会代表知道“文艺两新”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是文联组织联络团结服务的新对象,是新时代文艺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点,让分散在社会中的“文艺两新”回家、归队。“让大家在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形成责任意识和工作认知,充分激发参会代表参与‘巴人讲习’的思想认识和内生动力,凝聚工作力量,形成核心工作团队,这是我们召开培训会的初衷。”卫洪说。
为推动“巴人讲习”基层理论文艺微宣讲工作深入开展,重庆市文联还将开展一系列举措助力赋能。通过征集、收集等方式建立“巴人讲习”文艺微宣讲作品库,提供给各工作团队无偿用于二度创作,化解创作瓶颈。同时重庆市各级文联组织充分发挥两个优势,加强对相关团队的艺术指导,解决专业困境,提升作品质量。改版重庆文联官网,开辟“巴人讲习”文艺微宣讲作品展播台,联动重庆文艺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进行展示展播,组织网络“大V”开展点赞、评论和转发,提升作品影响力。评选“巴人讲习”文艺微宣讲好案例,开展“巴人讲习”基层理论文艺微宣讲作品推优活动,对优秀表演作品、优秀短视频、优秀创作团队等予以适当创作奖励扶持,同时推荐参加有关评选活动。
“通过3场培训会,大家的高频词都是‘正能量’‘责任心’‘讲担当’,这使我们很受鼓舞,对工作的深入推进充满信心。”卫洪说。
来源:中国艺术报客户端
三场别开生面的培训会
——记重庆市文联的三场“巴人讲习”
由民主村艺术团演出的民主村村晚
古来风艺术团在村民院坝演出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创作什么”“我们注重通过‘小切口’讲好‘大道理’,抓住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文明、民生实事等群众关注的热点进行创作。”站在台上讲述的年轻姑娘名叫冉晓雪,是重庆璧山区璧泉艺术团副团长,她从短剧《一把藤藤菜》说起。该作品的创作灵感源于身边由一把藤藤菜引发的真实故事,通过情节的推进,让一把藤藤菜从引发邻里矛盾冲突的争执焦点逐步转化为市民和谐相处的友好信物。《一把藤藤菜》虽然是一部短剧,但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却一丝不苟,多次邀请专家指导,对作品修改了10余稿,最后该作品在璧山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文艺汇演中获得一致好评。
这是7月11日在重庆璧山区召开的“巴人讲习”全市基层民间文艺演艺团队负责人代表培训会上生动的一幕。这次培训会与接下来的“巴人讲习”全市基层民间短视频拍摄团队负责人代表培训会、全市基层文艺网络“大V”代表培训会上,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生动反映出重庆市文联在推进基层理论文艺微宣讲方面取得的成效。
为群众量身订制文化演出
尽管璧泉艺术团成立仅有5年时间,却创作出《暖心文化在璧泉》《文明之光》《悔》《情暖小区》等70余个深受市民群众喜爱的节目,开展文艺演出360余场。“将群众需求作为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群众量身制作文艺演出、开展理论微宣讲等文化‘菜单’,让更多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不仅送文化到群众身边,更注重在群众中种文化、育文化,实现文化的自我生长。”冉晓雪的话让与会代表产生了强烈共鸣。
“我们团拥有400余名成员,每年组织开展社区文艺活动50余场,提供正能量是节目的首要标准,编演的《难忘今宵》在星光大道《出彩中国》栏目中获得金奖。今年春节,50多名成员参演的‘民主村村晚’登上了央视的《焦点访谈》栏目。”重庆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艺术总团团长助理冯思思自豪地分享着他们的艺术成果。虽然年近八旬,但却精神矍铄,当她回忆起2024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民主村社区看望社区居民时的情景,更是激动不已,她说:“习近平总书记日理万机,却抽出时间来到我们民主村的社区食堂,关心我们的食堂饭菜,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使我们深受感动。文化生活是民生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会按照总书记的指示,排演更好、更多的文艺节目,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贡献力量。”
涪陵区古来风艺术团团长王元彬介绍,近十年来,古来风艺术团共演出2200多场,演出各类文艺节目600多个,观众人数达40000余人次,足迹遍及重庆、四川、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的数百个乡镇街道。艺术团长期坚守基层,参与公益演出,深受山村老百姓喜爱,被誉为乌兰牧骑式的文艺轻骑兵,曾被评为涪陵区五星级民间文艺团队。
“选题要接地气,创作要有匠心,表演要抒真情。”“我们用方言小品的形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带进社区,场场观众爆满!”“我们文艺工作者既要当好‘多面手’,更要当好‘宣传员’。”随着话题的展开,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民间文艺团队作用、提升作品质量、拓宽传播渠道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将培训会变成了一场热烈的现场交流会……
用短视频打造重庆品牌
数天后的7月15日,“巴人讲习”全市基层民间短视频拍摄团队负责人代表培训会又一次在大渡口区举办,再次上演了一场高能的头脑风暴。“我们坚持‘民间视角、精炼叙事、温暖表达’的定位,聚焦美食、文旅、民生等贴近生活的‘小切口’,将区域经济发展成就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小片段。”大渡口区美食推荐官、短视频账号“小渡晓渡”博主刘映呈说:“‘小渡晓渡’的成长,得益于这个时代对基层创作的包容,更离不开当地开放、创新的土壤。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本土、连接四方,以‘真善美+家国情怀’为产品核心,以更多正能量的视频,让每一个‘小片段’成为重庆多元图景中的亮色。”
重庆麦芽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内容创作和科技创新为驱动的综合型数字文化科技公司。该公司坚持以内容创作和科技创新为驱动,成立10年来,已经成长为全国头部MCN机构、行业领先的微短剧创作机构。除重庆的总部外,在广州、杭州、成都、北京设有分部,拥有在册员工2000多人,签约自孵化艺人200多人,全网粉丝数8亿多人,旗下账号月均播放量约110亿。来自重庆麦芽传媒的池会说:“公司坚持内容为王和主流价值导向,创作高品质、高价值、正能量的内容,构建全链条内容创作产业链,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渝派’网络影视剧精品,塑造独特的文化标识。”
“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人人都可以是视频创作者,但想要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还是离不开一些正确的创作方式和理念。我认为就是接地气、有能量,用小角度讲大道理,用小故事来打动受众。”渝东北巫溪县“爆笑巫溪”视频号创始人王运林分享了团队近10年的创作历程,他们扎根故土,把山区农民作为作品主角,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表现他们的勤劳朴素,深受乡村网民的喜爱。王运林说:“在创作话题上,我始终认为依靠奇谈怪论、低俗作秀来提高自媒体的人气指数是不靠谱的办法,依靠正能量话题加上接地气的创意内容来积攒人气,才是王道。”
来自北碚区静观镇素心村的邓纪会是一位辞去城市工作、返乡创业的女青年。技不压身的她身兼多职——国家插花花艺一级技师、国家插花花艺高级考评员、盆景制作裁判、重庆市静观插花蜡梅插花艺术传承人……她充分利用静观镇“中国蜡梅之乡”这块金字招牌,运营抖音账号“蜡梅仙子”来推广蜡梅种植技术、推销蜡梅产品、推荐地方文旅以招徕天下客商,通过这一平台和渠道,将当地300多户花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以此带动周边村民广泛种植蜡梅及其他优质花卉果木,以实际行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带领村民增收致富。邓纪会也先后获得全国农业农村劳模、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全国特色劳务品牌“北碚花工”形象代言人、重庆市三八红旗手、巴渝巾帼新农人、重庆市乡村工匠名师、重庆好人、重庆乡村文化旅游推荐官等荣誉称号。“以‘素心蜡梅产业发展规划、文商旅融合发展、产业人才培育与文化传播相结合’为乡村振兴发展主要着力点,助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在素心村的切实落地。”邓纪会说出了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构思和心愿。
“鼓韵东方”“山城大表哥”“川哥/程队长”“重庆扯馆”等来自不同区县的近20位短视频博主踊跃发言,他们精彩的分享和交流总能引起代表们的共鸣,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现场氛围远远超出组织者的预期。
7月18日,“巴人讲习”全市基层文艺网络“大V”代表培训会又在沙坪坝区举行,来自重庆市各区县的40多位新媒体大咖的头脑风暴再次碰撞。
“近年来,我以‘三农’短视频内容创作为主线,宣传推介垫江、展示乡村新风貌,创办‘小山村女支书’直播工作室,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助农增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创新创作而言,也遇到需要突破的瓶颈,比如如何快速突破创新灵感的枯竭?如何应对个别网民的恶意评论?希望在座‘大V’多多助力支招。”游莉来自垫江县,是该县包家镇小山村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重庆市第六届人大代表,一直致力于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家乡、推动发展,面对短视频粉丝数量在6万左右摇摆不前,她有些着急,现场求招。她说:“作为一名村支书、一名基层新媒体人我将持续创新创作,加强学习,提升素养,打通理论宣讲与基层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听了一些建议后,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来自沙坪坝的旅游时尚博主唐吉是世界旅游小姐中国总决赛特别大奖获得者,开设了多个新媒体平台,作品画面精美、表演细腻成为观众的普遍印象,仅两个抖音账号累计粉丝数量就达700多万。曾经双耳失聪的她用醇美的声音讲述自己艰难却又自信的创业历程,用专业术语向大家分享账号增流促粉的有效路径。她希望今后能够结合所学,与大家共同努力,为重庆市乃至全国的新媒体文化创作贡献力量。“非常开心参加此次培训会,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她说。
“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唐吉最后的这句话,不仅是这次会议代表们的相同感受,更是三次会议参会人员的共同心声。
“巴人讲习”凝聚“文艺两新”
“‘巴人讲习’基层理论文艺微宣讲是重庆市文联推出的一项改革项目,旨在用短小精悍的文艺作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以更接地气、更贴近群众的方式进行传播,用文艺轻骑的形式传递理论快餐,以实现基层理论微宣讲迭代升级、提质增效。”重庆市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卫洪介绍说:“通过强化对‘文艺两新’的团结引领,建立以民间演艺团队、社会短视频拍摄团队和文艺界网络‘大V’、知名博主、短视频达人为主体的工作力量,将‘巴人讲习’基层理论文艺微宣讲变成文联机构组织、专业协会指导、‘文艺两新’实施的群众文化活动,实现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文艺方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有效提升理论宣讲的趣味性、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面,切实提高基层理论宣讲的持续性、实效性。”为此,重庆市文联短期内组织3场培训会,通过交流、沟通、培训,让与会代表知道“文艺两新”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是文联组织联络团结服务的新对象,是新时代文艺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点,让分散在社会中的“文艺两新”回家、归队。“让大家在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形成责任意识和工作认知,充分激发参会代表参与‘巴人讲习’的思想认识和内生动力,凝聚工作力量,形成核心工作团队,这是我们召开培训会的初衷。”卫洪说。
为推动“巴人讲习”基层理论文艺微宣讲工作深入开展,重庆市文联还将开展一系列举措助力赋能。通过征集、收集等方式建立“巴人讲习”文艺微宣讲作品库,提供给各工作团队无偿用于二度创作,化解创作瓶颈。同时重庆市各级文联组织充分发挥两个优势,加强对相关团队的艺术指导,解决专业困境,提升作品质量。改版重庆文联官网,开辟“巴人讲习”文艺微宣讲作品展播台,联动重庆文艺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进行展示展播,组织网络“大V”开展点赞、评论和转发,提升作品影响力。评选“巴人讲习”文艺微宣讲好案例,开展“巴人讲习”基层理论文艺微宣讲作品推优活动,对优秀表演作品、优秀短视频、优秀创作团队等予以适当创作奖励扶持,同时推荐参加有关评选活动。
“通过3场培训会,大家的高频词都是‘正能量’‘责任心’‘讲担当’,这使我们很受鼓舞,对工作的深入推进充满信心。”卫洪说。
来源:中国艺术报客户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
来源:新华社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加强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教育,积极展示重庆文化艺术成果,促进文化交流,拟举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书画作品展”。现面向市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和各区县(自治县)政协、有关高校等征集书画作品。
一、组织机构
主办:政协重庆市委员会办公厅
政协重庆市委员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市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区县(自治县)政协,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重庆国画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重庆市书法家协会
承办:重庆政协文史馆(重庆市政协书画院)
二、评选委员会、监评委员会
由重庆市文联在市美协、市书协评委库中抽选专家若干名组成评选委员会,负责展览作品的评审,同时成立监评委员会,对评选过程进行监督。
三、展览时间
2025年9月—10月
四、展览地点
重庆市政协书画院展览厅
五、征集办法
(一)作品征集数量
每位投稿作者限提交1件作品参加评审。本次活动共征集评选出约80件优秀作品参加展览(以最终评审结果为准)。绘画、书法原则上按7:3确定入选作品。
(二)评选标准
以作品表达主题的艺术性、思想性、准确性、创新性作为此次评选作品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投稿作品要求
作品形式:包括书法、绘画。书法作品书体不限,绘画作品包括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等。
作品主题:作品须紧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线,突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突出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历程,突出重庆作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指挥中心、外交中心、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主题不符者,作品不予评选。
作品尺寸:原则上书法作品尺寸为六尺(180cm×96cm)竖幅(含六尺)至八尺(248cm×129cm)竖幅(含八尺)以内,绘画作品长宽均不超过2米。超尺寸作品须提前5个工作日向主办方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可送件,否则不予受理。
需投寄作品原件参加评审。
书法作品:请勿装裱,不接收非纸本类材料创作的作品。将未装裱的作品原件及填写完善的作品登记表一并寄(送)出(后附作品登记表),上述材料不全者,不予评审。限于人力,书法投稿作品经评审后未入选的作品一律不退。
绘画作品:不接收卷轴式装裱作品。以自行装框式作品进行投稿,并与填写完善的作品登记表一并寄(送)出(后附作品登记表),上述材料不全者,不予评审。经评选后未入选作品由收稿单位在评审结束后负责联系作者退回,如产生退稿邮寄和保险费用由投稿作者承担。
作品应为作者原创作品并拥有明确、无争议的著作权;严禁使用抄袭、复制作品参展,作者还应保证其所投送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内的合法权益。主办方对展出作品有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及宣传等权利(不另付稿酬),在征得作者同意后有优先收藏作品的权利。
(四)展览
拟于开幕式当天,邀请市政协有关领导和有关单位负责人、艺术家代表等(50人以内)出席开幕式,展览向公众免费开放。
(五)相关事项
展览结束后,入选作品退还给作者。对于入选展览的作品,由主办方向参展作者颁发入选证书,每位参展作者获赠画册一本。协商收藏部分作品,并颁发收藏证书。
所有投稿作者视为同意以上条款,即完全接受本征集方案中的全部内容,所有来稿需符合本方案中的各项要求,主办方对本次活动拥有最终解释权。
六、征稿日期
自征稿公布之日起至2025年8月2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七、收稿地址和联系方式
收稿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黄山大道中段1号重庆市政协书画院展览厅(百林公园内)
收稿人:重庆市政协书画院
电话:18883274479
附件下载:书画作品登记表.docx
文艺事业青蓝相继,戏剧艺术薪火相传。
近期,我市戏剧艺术多部作品入围国家级展赛、扶持,从专业院团到高校、中小学校,捷报频传,展现了近年来我市戏剧艺术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可喜收获。
6月,由重庆市剧协推荐、指导,重庆移通学院排演的话剧《大海呀!是我呀!》,继去年勇夺第九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之后,又入选中国戏剧家协会校园戏剧“星光计划”,全体评委一致高分好评,喜获国家级扶持,全国仅有2部剧目入选。
话剧《大海呀!是我呀!》剧照
7月,市剧协推荐话剧《谁在敲门》成功入选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参演剧目。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将于2025年9月5日至2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作为我国戏剧艺术领域规格最高、水平最高的展演活动,中国戏剧节自1988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八届,推出了一大批优秀戏剧作品。
由重庆市话剧院有限公司、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排的话剧《谁在敲门》,以川渝乡村为背景,通过许家三代人的故事,展现血缘、地缘与时代变化交织的乡村图景。用一扇门串起三代农民子女的命运沉浮,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展现社会变革中城乡风貌的焕然一新与个体命运的波澜壮阔,在方言俚语的烟火气中为观众铺展出一部当代中国乡土社会的精神史诗。下一步,市剧协将联合川渝相关单位,对作品进一步打磨提升,全周期做好参节参赛的组织联络工作,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话剧《谁在敲门》剧照
大戏突出重围,孩子们也不甘示弱。
近期,在湖北省黄冈市举办的第29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3位重庆小选手晋级终审,喜添三朵“小梅花”。由梁平区虎城镇中心小学排演的梁山灯戏《住店》,作为我市戏曲集体节目唯一代表参赛,与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优秀节目同台竞技,获得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市文联副主席、市剧协主席程联群也专门来到现场,为小选手加油鼓劲。
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邓可人同学演出京剧《红娘》
渝北区龙头寺小学刘秦端蕙同学演出京剧《苏三起解》
两江新区博雅小学沈子涵同学演出京剧《蜈蚣岭》
梁平区虎城镇中心小学演出梁山灯戏《住店》
值得一提的是,由市剧协、市艺术创作中心,重演股份共同打造的重庆戏剧品牌活动——“戏剧房子”剧本演读活动也在暑期火热进行,该活动旨在填补我市戏剧创作孵化转化机制的空白,建立一个戏剧创作者、艺术机构、戏剧从业者、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平台,活动吸引了广大戏剧爱好者加入,既有中小学教师,也有高校学生,还有艺术从业者,通过演读沉浸在戏剧的悲欢离合中,为大家共同带来一场场浸润心灵的戏剧洗礼。该项目同时也是市剧协品牌活动“青戏季”“大戏季”的创新外延,为重庆本土戏剧发展夯实艺术土壤,培育观赏群体。
7月6日至8月24日期间,剧本演读活动每周日都在重演·浸空间举行,欢迎广大戏剧爱好者加入,共同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戏剧文化生活。
(重庆市戏剧家协会供稿)
文艺事业青蓝相继,戏剧艺术薪火相传。
近期,我市戏剧艺术多部作品入围国家级展赛、扶持,从专业院团到高校、中小学校,捷报频传,展现了近年来我市戏剧艺术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可喜收获。
6月,由重庆市剧协推荐、指导,重庆移通学院排演的话剧《大海呀!是我呀!》,继去年勇夺第九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之后,又入选中国戏剧家协会校园戏剧“星光计划”,全体评委一致高分好评,喜获国家级扶持,全国仅有2部剧目入选。
话剧《大海呀!是我呀!》剧照
7月,市剧协推荐话剧《谁在敲门》成功入选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参演剧目。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将于2025年9月5日至2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作为我国戏剧艺术领域规格最高、水平最高的展演活动,中国戏剧节自1988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八届,推出了一大批优秀戏剧作品。
由重庆市话剧院有限公司、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排的话剧《谁在敲门》,以川渝乡村为背景,通过许家三代人的故事,展现血缘、地缘与时代变化交织的乡村图景。用一扇门串起三代农民子女的命运沉浮,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展现社会变革中城乡风貌的焕然一新与个体命运的波澜壮阔,在方言俚语的烟火气中为观众铺展出一部当代中国乡土社会的精神史诗。下一步,市剧协将联合川渝相关单位,对作品进一步打磨提升,全周期做好参节参赛的组织联络工作,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话剧《谁在敲门》剧照
大戏突出重围,孩子们也不甘示弱。
近期,在湖北省黄冈市举办的第29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3位重庆小选手晋级终审,喜添三朵“小梅花”。由梁平区虎城镇中心小学排演的梁山灯戏《住店》,作为我市戏曲集体节目唯一代表参赛,与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优秀节目同台竞技,获得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市文联副主席、市剧协主席程联群也专门来到现场,为小选手加油鼓劲。
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邓可人同学演出京剧《红娘》
渝北区龙头寺小学刘秦端蕙同学演出京剧《苏三起解》
两江新区博雅小学沈子涵同学演出京剧《蜈蚣岭》
梁平区虎城镇中心小学演出梁山灯戏《住店》
值得一提的是,由市剧协、市艺术创作中心,重演股份共同打造的重庆戏剧品牌活动——“戏剧房子”剧本演读活动也在暑期火热进行,该活动旨在填补我市戏剧创作孵化转化机制的空白,建立一个戏剧创作者、艺术机构、戏剧从业者、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平台,活动吸引了广大戏剧爱好者加入,既有中小学教师,也有高校学生,还有艺术从业者,通过演读沉浸在戏剧的悲欢离合中,为大家共同带来一场场浸润心灵的戏剧洗礼。该项目同时也是市剧协品牌活动“青戏季”“大戏季”的创新外延,为重庆本土戏剧发展夯实艺术土壤,培育观赏群体。
7月6日至8月24日期间,剧本演读活动每周日都在重演·浸空间举行,欢迎广大戏剧爱好者加入,共同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戏剧文化生活。
(重庆市戏剧家协会供稿)
7月23日,中国文联理论研究部级课题《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机制研究》开题会在重庆市文联召开。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课题组负责人阳奎兴,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龙川,周晓风、段运冬、凌孟华等专家学者及基层文联负责人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市文联秘书长胡启华主持。
听取课题组开题报告后,龙川从项目管理角度提出了工作意见,从“聚焦核心职能”“建立工作抓手”“注重路径创新”等方面对下一步如何开展好项目的研究给出建议。三位专家学者对开题报告做了专业化点评,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工作路径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认为课题选题紧扣时代需求,研究设计兼具学术深度与现实意义,同时建议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突出研究特色。九龙坡区文联负责人荣辉从推动基层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思考和见解。
阳奎兴要求课题组认真吸纳专家意见,优化研究方案,充分发挥学术资源与实践经验的双重优势,当好研究者、管理者“双重角色”,建立好调度工作机制,做到“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工作导向”“立项、过程、结项”“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三个“三统一”,力争产出兼具学术价值与决策参考意义的优秀成果。
(重庆市文联理论研究室供稿)
7月23日,中国文联理论研究部级课题《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机制研究》开题会在重庆市文联召开。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课题组负责人阳奎兴,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龙川,周晓风、段运冬、凌孟华等专家学者及基层文联负责人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市文联秘书长胡启华主持。
听取课题组开题报告后,龙川从项目管理角度提出了工作意见,从“聚焦核心职能”“建立工作抓手”“注重路径创新”等方面对下一步如何开展好项目的研究给出建议。三位专家学者对开题报告做了专业化点评,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工作路径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认为课题选题紧扣时代需求,研究设计兼具学术深度与现实意义,同时建议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突出研究特色。九龙坡区文联负责人荣辉从推动基层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思考和见解。
阳奎兴要求课题组认真吸纳专家意见,优化研究方案,充分发挥学术资源与实践经验的双重优势,当好研究者、管理者“双重角色”,建立好调度工作机制,做到“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工作导向”“立项、过程、结项”“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三个“三统一”,力争产出兼具学术价值与决策参考意义的优秀成果。
(重庆市文联理论研究室供稿)
编者按
2025年6月19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重庆市文联、四川省文联、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主办,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的“锦绣巴蜀——第二届川渝民间工艺双创精品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以“锦绣巴蜀”为主题,聚焦川渝地区在刺绣、织锦等传统纺织工艺上的成就。由川渝两地民间文艺家们带来的135件参展精品,涵盖蜀绣、蜀锦、苗绣、羌绣、藏绣及西南少数民族织绣等多个体系,采用静态陈列与数字展示结合的方式,集中呈现了川渝刺绣的历史文脉与当代创新成果。现精选部分参展作品,共分4期刊登,以飨广大爱好者。
锦绣巴蜀——第二届川渝民间工艺双创精品展开幕式
第1期
/作品名称:《神鸟逐日》/作品规格:120×80cm
作品介绍:以古蜀太阳神鸟为原型,运用铺针、乱针等再现油画笔触。朱红色丝线层叠绣制,虚实针表现漆器光泽,诠释"天人合一"哲学,展现蜀绣与漆艺的文化共鸣。
作者介绍:郝淑萍、邱晓敏、陈明会(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税琴(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何屹美(成都市工艺美术大师)共同完成。郝淑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蜀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创"平手拉花针",作品被多国博物馆收藏,获"亚太手工艺大师"称号。
/作品名称:《橘枝栖雀图》/作品规格: 52×51cm
作品介绍: 取材明代花鸟画,运用晕针、滚针等十余种传统针法。雀鸟欲啄飞虫的瞬间生动传神,橘叶脉络精细,色彩淡雅,体现蜀绣"光亮平齐"特点。
作者介绍: 彭世平,蜀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出身蜀绣世家,创新双面绣、三异绣等技法,擅长花鸟走兽题材,作品以生动细腻著称。
/作品名称: 《文君熊猫》(二件)/作品规格:70×110cm
作品介绍: 作品为双面三异绣,异色、异形、异针法,彭世平一改其他绣法二人合作方可的做法,仅由一人以独创的挑针绣法完成。作品原作由画家马开琪设计。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文气才情令人倾倒,敢于追求幸福的勇气更是难能可贵,背面的熊猫是中华国宝,此绣作体现了“相如何不求文君”,大胆追求美好生活的主题。
作者介绍: 彭世平(略)
/作品名称:《兰草鲤鱼》/作品规格:40×50cm
作品介绍:两条鲤鱼悠游于雅致的兰草下,鲤鱼长短肥瘦各异,姿态不同,双面真丝底料薄如蝉翼,兰草与鲤鱼动静相宜。作品仅鱼的绣线配色就多达13个色阶,丝线最细之处细至一丝,以创新的鱼鳞组合针针法,结合西画原理使鲤鱼色彩过渡更加丰富、自然。兰草则采用了晕针、滚针、车拧针等蜀绣传统针法,注重工笔画的写实风格。
作者介绍: 彭世平(略)
/作品名称:《亲吻》 /作品规格:60×50cm
作品介绍:以油画《彩豹》手稿为蓝本,运用架针、沙针等技法表现豹子的动态与肌理。针法疏密有致,丝线光泽变化丰富,捕捉动物神态的瞬间张力。
作者介绍:白桦,蜀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中俄友谊长存》作为国礼赠予俄罗斯总统普京,多次在国际展览中获奖。
/作品名称:《川剧卓文君》 /作品规格:45×67cm
作品介绍:以川剧《卓文君》剧照为原型,交叉针、施针精细绣制人物神态与戏服纹样。历时近1年完成,融合蜀绣技艺与川剧文化,展现非遗跨界创新的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何杨,成都市工艺美术大师、蜀绣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青羊工匠”。代表作《红叶熊猫》获维也纳中华文化特色产品金奖,擅长人物与动物题材。
/作品名称:《芙蓉锦鲤》 /作品规格:19 ×30cm
作品介绍:以成都市花芙蓉与吉祥锦鲤为主题,采用传统针法结合创新色彩搭配。A4纸幅面精巧绣制三条游鱼,丝线光泽灵动,展现蜀绣"细密平整"的工艺特色。
作者介绍:何杨(略)
/作品名称:《和谐结出富裕花》/作品规格:140×140cm
作品介绍:创新融合剪纸与刺绣工艺,以贵州亮布金边绣与剪纸融合,结合打籽绣牡丹、立体布糊画螃蟹等与剪纸技艺的融合元素。蓝橙互补色调鲜明,银饰点缀增强民族风情,寓意"和(荷)谐(蟹)富裕”。
作者介绍:兰小奇,中国民协会员,四川剪纸(三台剪纸)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擅长民族元素非遗融合创作,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奖项。
/作品名称:《刺绣文殊菩萨》/作品规格:100×180cm
作品介绍:自创缠针绣技法表现文殊菩萨智慧形象,融合平绣与尼泊尔唐卡风格。金线勾勒智慧剑,七彩丝线呈现光影变幻效果,展现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交流。
作者介绍:陈国萍,甘孜州非遗编绣唐卡传承人,2021年"康巴卓越工匠"。作品《悉迦牟尼本生图》获省级艺术节二等奖,擅长藏传佛教题材。
/作品名称:《观音观鱼图》 /作品规格:140×85cm
作品介绍:取材"子非鱼"哲学意境,以晕针表现紫色法衣渐变,锦纹针绣制暗花。施鱼鳞针塑造游鱼,莲瓣采用减针法营造立体感,体现蜀绣"车拧到家"的工艺精髓。
作者介绍:曾晓涛,师从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柳明友。从业17年,《灵动》获全国手工艺大赛三等奖,《观音观赏鱼图》荣获成都市第六届蜀绣创意大赛三等奖,擅长宗教人物题材蜀绣创作。
/作品名称:《海棠争辉》/作品规格:40×40cm
作品介绍:在宋画基础上创新,以艳丽的蚕丝线重构海棠花形。丝线随光线角度变幻光泽,掺针与虚实针结合增强花瓣层次感,赋予古画题材现代生命力。
作者介绍:张珍,蜀绣新锐创作者,专注传统技法现代表达。通过五年研习形成鲜明个人风格。
/作品名称:《幸福美满》/作品规格:100×70cm
作品介绍:以锦鸡为主题,采用平套针、滚针、参针等技法,四丝绣羽毛显轻盈,八丝绣假山显厚重。构图饱满,色彩明丽,象征勇敢坚韧,寄托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陈洪琼,四川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油市级非遗“传统刺绣”代表性传承人。作品《磨》获中国“汉博杯”铜奖,《吉祥如意》获江油非遗展二等奖。
/作品名称:《梅兰竹菊蜀绣精品果盒》(四件套)/作品规格:28×28×16cm
作品介绍:为成都世园会特别创作,实地采集植物形态后设计。以"四君子"为主题,每件果盒双面绣制一种植物,运用传统针法表现梅之傲骨、兰之幽香、竹之劲节、菊之凌霜。
作者介绍:胡晓盼,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蜀绣非遗传习所负责人。主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获"成都市双创明星"称号。
/作品名称:《浣花熊猫锦》(二件套) /作品规格:40×185cm、20×165cm
作品介绍:以国宝熊猫与成都浣花锦为灵感,金线织就跳跃音符般的纹样。采用传统蜀锦织造工艺,层次丰富灵动,将地域文化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展现蜀锦的精致华美。
作者介绍:黄萍(黄润),蜀锦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原织蜀锦品牌创始人。致力于蜀锦现代化转型,推动蜀锦与国际奢侈品标准接轨。
/作品名称:《锦官城密码》/作品规格:40×40cm
作品介绍:融合太阳神鸟、大熊猫等意象,以古法8色工艺织造。构图展现生命树与锦江流域的生态脉络,金银丝线模拟水流光泽,诠释成都"锦官城"的历史密码与现代活力。
作者介绍:黄萍(略)
/作品名称:《战国铜壶-采桑宴乐射猎攻战纹锦》 /作品规格:56×56cm
作品介绍:再现战国铜壶纹样,分采桑、宴乐、攻战三层叙事。三角云纹为界,金线勾勒精细场景,传统织机还原历史纹样严谨结构,展现先秦社会生活画卷。
作者介绍:黄萍(略)
/作品名称:《三羊开泰》/作品规格:60×80cm
作品介绍:万物负阴抱阳,《三阳开泰》的设计源于天地人“三合”之道。作品运用赤青蓝白金五色交织,启发人们感受“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唤醒人们内心细腻深沉的审美共鸣。
作者介绍:黄萍(略)
/作品名称:《花开富贵》 /作品规格:60×80cm
作品介绍:延续"百鸟朝凤"主题,牡丹以套针绣制立体花瓣,凤凰羽毛采用盘金绣。红金主色调华丽庄重,构图饱满,象征富贵吉祥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艾芳,四川省乡土文化能人,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南充市工艺美术师,2025年度南充乡村工匠师。曾获成都《迦境·国际魅力女性服装秀》冠军、第三届巴蜀文化艺术展一等奖等荣誉。
/作品名称:《金玉满棠》/作品规格:60×80cm
作品介绍:以聚酯纤维为材,运用平针绣、套针绣、打籽绣等技法,绣制桂花、玉兰、石榴、海棠,寓意富贵、纯洁、幸福。色彩鲜艳,针法细腻,展现传统刺绣与现代审美的融合。
作者介绍:艾芳(略)
(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