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6月19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重庆市文联、四川省文联、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主办,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的“锦绣巴蜀——第二届川渝民间工艺双创精品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以“锦绣巴蜀”为主题,聚焦川渝地区在刺绣、织锦等传统纺织工艺上的成就。由川渝两地民间文艺家们带来的135件参展精品,涵盖蜀绣、蜀锦、苗绣、羌绣、藏绣及西南少数民族织绣等多个体系,采用静态陈列与数字结合的方式,集中呈现了川渝刺绣的历史文脉与当代创新成果。现精选部分参展作品,共分4期刊登,以飨广大爱好者。
锦绣巴蜀——第二届川渝民间工艺双创精品展 座谈会
/作品名称:《薪绣承焰》 /作品规格:57X104cm 作品介绍:作品设色雅丽、气韵生动,具有个性鲜明的装饰风格。色彩饱满且过渡自然,结合金银线局部勾勒,赋予作品典雅华贵的质感。底布与丝线的搭配既保留了蜀绣的轻盈通透,又通过材料的复合运用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作者介绍:陈静,垫江刺绣非遗传承人,垫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光影绣创始人,作品多次获奖,受到专家评委好评。 /作品名称:《蓝羽灵犀:相依之伴》/作品规格: 52x74cm 作品介绍:以精湛针法勾勒出鹦鹉绚丽蓝羽,每一处纹理皆细腻入微,仿佛能触碰到羽毛的柔软与光泽。背景的独特处理,更衬出主体的鲜明,整体营造出自然而温馨的氛围,是自然之美与刺绣技艺完美融合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静(略) /作品名称:《禅意:静思》/作品规格:50X63cm 作品介绍:以深沉的黑色为背景,营造出静谧、深邃的氛围。佛像的面部与手势是作品的核心部分,通过细腻的针法,生动呈现出佛像面部的宁静祥和,将刺绣技艺与佛像所蕴含的禅意完美融合,展现出独特的宗教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陈静(略) /作品名称:《舞光》/作品规格:66×41cm 作品介绍:作品以真丝绸缎与光为主题,采用晕针、车拧针制作。用一方舞动的丝缎作为光的容器,当观者驻足时,轻轻移动脚步——丝绸天然的反光会随着角度渐变,针脚间的明暗过渡经过层层晕染处理,让静态的丝线产生翩舞跳动的视觉效果。 作者介绍:向红霞,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重庆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艺术专委会会员。曾参与国家级、市级公益活动及教学,配合学校编著教学用书以及开发蜀绣线上教学平台。 /作品名称:《守护》/作品规格: 116×60cm 作品介绍:运用象征比喻的手法 敬献给抗击疫情的逆行者。用图案“鹦鹉”谐音“英武”,表达了对白衣天使的崇敬。 作者介绍: 杭建琴,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渝中区国家级非遗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师从多位名师,多幅作品在各类比赛中获得金奖、银奖。 /作品名称:《川剧花旦》/作品规格:50×70cm 作品介绍:创作融合了戏曲文化、民间工艺和美学设计,用真丝缎面、蚕丝线进行绣制,先绣面部轮廓与五官,再逐层叠加服饰纹理。面部用细腻的“平绣”表现肌肤质感,服饰用“长短针”“打籽绣”增强立体感。精致写实与写意结合。 作者介绍:胡腾月香,开州汉绣传承人。2019年重走丝路,历时60天途经4省18个市县行程2300公里,沿途以写书法、弹古筝和传授开州汉绣技艺的形式,宣传开州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何晓林:开州汉绣传承人,从事开州汉绣制作18年。 /作品名称:《汉丰湖风光》/作品规格:36×50cm 作品介绍:通过山水刺绣传递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如用线条的疏密表现"虚静"之美,用于山体轮廓与云雾的过渡,通过丝线叠加营造水墨渲染效果。乱针绣(参针)以交叉错落的针法表现山石肌理、树木枝干,增强立体感。 作者介绍:胡腾月香(略)、何晓林(略) /作品名称:《重庆印象——行千里致广大》/作品规格: 50×50cm 作品介绍: 选用素色真丝缎面,凸显光影流动感;传统蜀绣蚕丝线(如晕染渐变的山水)与金属丝线(表现轻轨、桥梁的现代感)交织;山体采用"交叉晕针"表现岩石肌理;江水以"虚针"与"滚针"结合,模拟波光粼粼的景象。 作者介绍:胡腾月香(略)、何晓林(略) /作品名称:《千年水文,一针绣梁》/作品规格:124×50cm 作品介绍:运用细腻的针法和丰富的色彩层次,再现了白鹤梁题刻的艺术细节,将石刻的沧桑质感与刺绣的灵动美感融为一体。通过丝线的光泽变化与针脚疏密对比,模拟石刻的肌理与光影效果,使刺绣画面兼具立体感和历史韵味。 作者介绍:胡华芳,重庆市手工编织协会理事,中国民协会员,涪陵区民协妇联主席,2023年获涪州刺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9 年与内蒙古布丝瑰合作刺绣作品参展于法国巴黎时装周。先后荣获重庆市三八红旗手、涪陵工匠、涪陵劳动奖章等,2020年参加第四届“渝创渝新”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获一等奖等40多项荣誉。 /作品名称:《千年农耕记忆——青疙瘩》/作品规格:40×60cm 作品介绍:胡华芳刺绣,郭灵犀勾图。在特制的半透明丝绢上,以渐变丝线绣制青疙瘩的天然肌理。深绿、青灰与乳白的丝线层层叠加,复刻出茎瘤芥表皮凹凸的质感;针法上融合了乱针绣的写意与平针绣的细腻,使蔬菜纤维的粗犷与丝绸的柔美形成诗意碰撞。 作者介绍:胡华芳(略)、郭灵犀,四川大学服饰设计专业大三学生,涪州刺绣第五代传承人。从小喜欢画画、刺绣。 /作品名称:《鸢尾花》/作品规格:40×60cm 作品介绍: 用参针、乱针、三角针、平针滚针等针法,用四丝、二丝三十几种颜色丝线绣成。 作者介绍:罗在宣,师从蜀绣大师单大琼、李尚俞、苏绣世家十大能手钱菊凤。2007年评为国家一级\高级技师、北碚刺绣传承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巴渝巧姐、山峡绣裁判员、山峡绣考评员。 /作品名称:《夔门秋韵》 /作品规格:直径36cm 作品介绍:取夔州特色风景为题材,平针与乱针结合,精工细作,一层纱绢,一次绣制,同时呈现两面相同的画面,在一方丝绢上用五彩丝线表达出对家乡大好河山的热爱。 作者介绍:石胜兰,创新夔州绣针法,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金银奖项,2023年获得“巴蜀工匠”杯乡村振兴技术技能大赛一等奖,并纳入全市技术能手。2019年获全国自强模范、巴渝工匠、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 /作品名称:《静物写生·繁花似锦》 /作品规格:80×100cm 作品介绍:作品充分运用蜀绣传统针法并与绘画手法结合,既表现了刺绣的细腻又传递出油画的艺术效果。 作者介绍:孟隆引,重庆市级非遗“江北蜀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获奖项数十个,单面绣《白度母》获第八届中国(重庆)工艺品、旅游商品及家居用品交易会金奖,双面立体绣《仕女图》获首届重庆工艺美术行业评比银奖。刺绣风格大胆创新,不拘一格。 /作品名称:《嘉绣千浔》/作品规格:70×70cm 作品介绍:通过提取挑花中的卷龙纹,八角花纹,铜钱纹进行创新重组,运用晕针、铺针、滚针、虚实针,以针代笔,构建一幅依水相生的美景。 作者介绍:柯伦琴,磁器口挑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多次获奖及参加省部级展览。彭玲,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手工艺术实践研究生,作品曾多次入选省部级展览。 /作品名称:《猫》 /作品规格:61×43cm 作品介绍:运用大小乱针和三角乱针的绣法创作,整体画面色彩浓厚、精细雅洁。依靠色彩搭配、针法过渡、丝线光泽等特点,着重表现油画般厚重的毛发质感和色彩光泽使其主体惟妙惟肖、生动活泼。 作者介绍:罗泽霖, 2009年跟随其母闫永霞学习蜀绣传统针法,2023年至今跟随苏绣大师濮凤娟学习技艺。《山城遗韵》获“匠心——第二届重庆市工艺美术及非遗展”优秀奖等。曾在“成渝双城蜀绣名家名作联展”担任蜀绣体验课程任课老师。 /作品名称:《熊猫戏竹》/作品规格:直径30cm 作品介绍:背景采用虚实乱针绣,熊猫采用蜀绣针法,丝线一般为1-4丝进行绣制,绣制出后的画面效果,呈现的熊猫立体感强,形象逼真,熊猫顽皮可爱的形象呼之欲出。 作者介绍:罗泽霖(略) /作品名称:《红军树》/作品规格: 60×130cm 作品介绍:使用画布或画纸作为基底,选用油画颜料以展现丰富的色彩层次和质感,用水彩颜料营造清新、灵动的画面效果,用丙烯颜料方便快捷地进行创作。 作者介绍: 鲁艾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兰卡普(土家织锦)”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被公司推荐为西兰卡普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从业期间制作西兰卡普壁挂30余幅。培训学员制作西兰卡普及刺绣技艺530余人。 /作品名称:《水乡新绿》/作品规格: 60×60cm 作品介绍:以针代笔,运用大乱针、小乱针、虚实乱针、打籽针等针法,层层叠加,多色组合绣制出江南水乡的白墙青瓦、渔船飞鸟、青山绿水,呈现了绿树村边、青山郭外、宁静祥和、富有诗意的农村新貌。用乱针绣的方式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美丽新农村,共绘和谐中国的愿景。 作者介绍: 何世欢,2019年开始师从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传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师从闫永霞系统学习蜀绣技法及乱针绣技法。《化蝶》荣获“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三届蚕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 /作品名称:《石头记NO.4》 /作品规格: 50×93cm 作品介绍:作品利用了丝线的独有的光感,让传统的太湖石用二维的表现手法传递出三维的空间感,丝线紧密均匀排列、不同方向的缠绕制造了多面的视觉效果,其光泽度使观者形成一个新的观看的维度,更能表现太湖石的峰角利落。 作者介绍:刁娟,师承康宁大师。创作上结合学习油画和对西方绘画的理解,融入到传统艺术当中,创作出了不一样的刺绣艺术作品深得好评。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渝中区蜀绣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2019年被评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多次参加当代艺术展览和工艺美术博览会并多次获奖,深受大家好评。 /作品名称:《锦绣赋·瞿塘关》/作品规格: 60×60cm 作品介绍: 以蚕丝、金和绢为主要材质。通过锁针、滚针、掺针、乱针和钉金等蜀绣技法,呈现出理性、严谨的秩序美。 作者介绍: 张芃芃,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任重庆德润恒非遗保护工作室领衔人、重庆市非遗保护协会会员。师从郝淑萍、黄敏,致力于蜀绣艺术创作与实践、传统织绣工艺研究、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工作,作品多次入选省市级以上专业展览赛事并获奖十余项。 /作品名称:《锦绣赋·蜀山》/作品规格: 60×60cm 作品介绍: 以蚕丝、金和绢为主要材质。运用晕针、车拧针、铺针、截针、乱针、滚针和钉金等十余种技法,在这些相互交织、组合的几何图形中,探索一种新的视觉秩序。 作者介绍:张芃芃(略) /作品名称:《盘绣祈愿》(4幅)/作品规格: 24×37cm 作品介绍:选取飞天舞女的姿态,通过两幅向上飞扬和两幅向下飞舞的动态构图,展现了飞天轻盈灵动的美感。作品舍弃敦煌壁画中奇异瑰丽的色彩,采用金银色的盘金线绣于黑色真丝上,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凸显出飞天舞女的高贵与典雅。 作者介绍:钱子忻,在读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手工艺术专业;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手工艺术专业。 /作品名称:《十二生肖》(一组) /作品规格: 27×27cm 作品介绍:本套纹样为生肖头像,风格脱胎于古代刺绣纹样的剪纸模版,简化造型后应用于创新装裱,不失古韵又淡雅清新。工艺特点为镂空装裱,盘金、铺针、参针、旋针、齐针、打籽6种针法,2-4丝精度。 作者介绍: 王晖,国家级非遗项目蜀绣重庆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青委会执委、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中国民主同盟重庆市文化委委员、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渝中区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相予”品牌创始人。荣获2019人民日报中国非遗榜样10佳传承人、2023全国十佳优秀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等荣誉。其作品多次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百鹤杯等国家级奖项。 /作品名称:《嫁娶图》/作品规格:100×100cm 作品介绍:在细密的手工棉布上以依纱挑花的技法绣制的装饰画,亦可做围巾和台布。巫溪嫁花的经纬挑花,本质上是以物质技艺为媒介展开的哲学思辨。用最朴素的针线,在方寸之间叩问宇宙的本源、生命的本质与文明的意义。 作者介绍:唐丽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巫溪嫁花”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多幅作品,获得国家金奖,作品《父亲》《嫁娶图》是其代表作。 /作品名称:《双凤朝阳》/作品规格:60×30cm 作品介绍:运用苗家刺绣针法插绣,反复针绣,接针绣,牵绣,捆绣,编织绣,乱针叉绣,洒绣,打籽绣,缠绣,滚边绣等来完成 作者介绍:麻兴姐, 2012-2015年任湘西古歌百绘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苗绣技师兼苗绣顾问,同48位绣娘一起创造苗绣世界之最《苗族古歌》百米绣卷;2016年至今,任重庆彭水职教中心苗绣教师,荣获重庆市乡村工匠名师称号。 /作品名称:《嘎婆的卡普》/作品规格:65×132cm 作品介绍:采用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手法,既用了平纹,也用了斜纹加抽线两种方式穿梭挑织,用棉线加传统的配色织成,颜色丰富。 作者介绍:喻清容,土家啰儿调的传承人,开办西兰卡普小工坊,经营土家服饰,助推土家文化交流对外交流活动。 /作品名称:《蜀锦女书旗袍》 作品介绍:结合古老神秘的女书盘扣,表达对人民美好生活的祝愿,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蜀锦高超织造技艺的欣赏。 作者介绍:邹燕,师承蜀绣大师周汝会,家传平裁旗袍技艺,后遍访各地旗袍名师,曾在川外教学平裁旗袍课程,开办“手艺渝北”培训班。 /作品名称:《共生》(剪纸纹样)/作品规格: 60×60cm 作品介绍:以共用形为创作手法,将虎、牛、兔、蝙蝠等动物的局部与花卉植物互嵌套用,方寸间构筑虚实流转的视觉蒙太奇,通过形态共生,使静态画面产生出多意解读的灵性,在有限的空间中延展出多方位可观的诗意空间。 作者介绍:彭茂琳,重庆剪爱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剪纸国家二级技师,重庆市渝北区人。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民协剪纸专委会主任,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获重庆市民间工艺大师称号。获“剪纸平面多层次立体表现技法”国家发明专利。作品被国内多家博物馆收藏。 /作品名称:《四季吉祥》(剪纸纹样)/作品规格:60x60cm 作品介绍:主要采用传统剪纸阴刻结合少量阳刻技法,便于刺绣使用。古法染制的赭色宣纸自带岁月质感,又赋予文人书画的隽永气息。此组作品既承袭了绣花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传统,更通过现代设计思维,让非遗剪纸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作者介绍:任健康,曾被市委宣传部评为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曾在四川美术学院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合作。作品《深情的目光》获第九届重庆艺术奖,作品《碧水清莲》获第二届中国国际工艺品、旅游商品及家居博览会“茶花杯”金奖。 /作品名称:《苗绣肚兜底稿》(剪纸纹样)/作品规格: 28x35cm 作品介绍: 肚兜的艺术以刺绣为主,也有贴补花纹的。由于它包括缝、绣、剪裁、造型及色彩构成,所以肚兜属于民间妇女艺术中的综合表现部分。针法上,平绣细腻工整,锁绣粗犷豪放,破线绣更以“一根丝线分八缕”的绝技,让花瓣呈现透明渐变的光影。 作者介绍: 简映竹,笔名简子,綦江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綦江简氏剪纸布艺手工坊创始人,重庆市民协剪纸专委会委员,中国文促会剪纸艺委会会员。2018年綦江商务局授予简氏剪纸布艺手工坊“綦江老字号”称号,简子手工作品2021年被评为“綦江区十佳名优特新产品”称号。 /作品名称: 《金玉满堂》(剪纸纹样)/作品规格:35x35cm 作品介绍: 采用阳剪法,一组鱼在池里游玩,荷叶如池,寓意金玉满堂,花开富贵,此作品为绣娘剪的绣花样品。 作者介绍:唐礼茂,副教授,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级非遗传承人,重庆市剪纸专委会秘书长。
(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