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创作的原始动力来自情感美的表达
——品读殷贤华的小说集《星辰花》
陈斌
殷贤华所著《星辰花》是一本好看耐读的短篇小说集,于2024年12月由河北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为体现时代主题的温情小小说,称之为“精读篇”;第二辑“悦读篇”,收录幽默讽刺小说;第三辑“品读篇”,书写大千世界的百态人情,尽显世间万物的情理之妙;第四辑“快读篇”,则以篇幅精短、语言轻快的作品为主。
在《星辰花》之前,殷贤华除在各类文学刊物发表大量作品,还出版《天壤之别》《梦中窥人》《金牌乌鸦嘴》等多部小说集。其作品曾入围2022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参评名单,获得2024年天津第32届梁斌小说奖等多个奖项,近日更斩获冰心文学奖小说类特等奖。
中国当代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庆邦曾言:“从本质上说,小说是情感之物。小说创作的原始动力来自情感,情感之美是小说之美的核心。”这一观点深刻揭示,文学创作需“有感而发”,以真挚情感打动读者,将情感作为作品的根本支撑。细读《星辰花》便会发现,在以情感为核心的创作表达上,这部作品无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一、文字之间深含人性本真的温度
《星辰花》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小小说作品集。作者选取充满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用以诠释人物性格、展现社会现象,在叙事结构、语言风格与主题表达上力求创新。这种“以小见大”的创作原则和典型化的人物角色塑造手法,在第一辑“精读篇”中尤其明显,极具吸引力。
开篇的《旧皮箱》,讲述肖风做生意赚了钱后,父亲进城来看儿子的故事。父亲扛了一个大包裹,里面全是肖风爱吃的小叶糍粑等乡村特产。肖风陪父亲逛热门景点“魔鬼城”,买好门票后对父亲说:“这个魔鬼城,我早玩腻了,就不进去了。”随后独自在出口处等待父亲游览完毕;请父亲吃海鲜时,肖风又对父亲说:“爹,您尽管吃,管饱。我这几天肠胃不舒服,喝点稀饭陪您。”两天后,父亲在城里住不惯,回了乡下。没隔几天,父亲却再次进城。这次肩上扛的,是肖风读书时用过的大皮箱,里面全是叠得整整齐齐的大额钞票。父亲对儿子说:“这么多年,你给我们的钱全放在这个旧皮箱里。风儿啊,我已经看出你做生意遇到大问题了。你不用瞒我们,咱们一家人共同面对,重新再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个故事虽情节简单,却将父爱描写得细腻动人,对亲情的颂扬饱含真善美。读者掩卷之余,既能感受到绵长的温暖,亦会引发深沉的思考。
《星辰花》中佳作如珠,俯首可拾。《蓝围巾》便是其中一颗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珍珠。
《蓝围巾》中,一对老年夫妻相濡以沫,恩爱甚笃。大爷生病调理一段时间后,老两口如约去医院复查。络腮胡医生看了一大沓化验单和片子后,告诉他们:“大爷的病治好了!”于是,大爷决定带老伴去北京玩一趟。尽管大娘舍不得花钱,但还是被大爷说动,踏上旅程。天安门的庄严、故宫的厚重、长城的雄伟,老两口一路惊叹着,此行留下了他们快乐的笑声。离开北京时,大爷特意为大娘买了一条漂亮的蓝围巾。旅游回家没几天,大爷便拉着大娘的手,带着深深的眷恋,安详地离开人世。此时,络腮胡医生告诉大娘,大爷早就瞒着大娘拿到诊断书……
《蓝围巾》篇幅虽短,承载的情感却十分丰富,撞击着人们的心扉,读者在泪目的同时,必定会对人生意义生出更深的感悟和思考。
《星辰花》第一辑“精读篇”中,那些讴歌真善美、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文字,既透着与时俱进的灵动气息,更以文学之笔映照出时代主题。作者擅长白描手法,用简练笔墨捕捉日常场景中藏着的温暖和善意,于平淡中勾勒出人性的厚度和深度。他常以诗化优美的笔调,将人物向善向美的纯朴心灵呈现在读者眼前,文中鲜有阴暗灰冷的描述,字里行间流淌着人性本真的暖意。作品并非对生活进行简单的临摹复刻,而是着力挖掘人性深处的本质。这种对人性贴切而真切的呈现,从文学审美层面来看,无疑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这也印证了梁实秋的观点:“文学的目的是在借宇宙自然人生之种种现象来表现出普遍固定之人性。”
同时,作者把人物放在特定时代背景之中,为其注入时代内涵,以此细腻反映特定语境下人们的价值抉择。无论是《旧皮箱》中的“父亲”,还是《蓝围巾》中的“大爷”,都对生活都充满美好的憧憬与期待,他们的淳朴特质,正是人性之美的生动写照。这些给人力量、充满希望的叙述,读来如春风拂面,余音绕梁,拨动读者心弦。读者亦能从文字中感知作者孜孜不倦探索的力量,体会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生生不息的律动。
二、文学作品揭示的都是人类的情感
《星辰花》“讽刺幽默小小说”一辑,以鲜明的讽刺幽默语言风格为主调,直面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和扭曲人性,展开有力抨击和鞭挞。
讽刺和幽默在文学创作中有着重要地位,既是不可或缺的表达元素,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作者用敏锐的眼光观察和洞悉社会,娴熟运用讽刺幽默的创作手法,用讽刺的笔调揭露有悖社会伦理的人事,又以轻松诙谐的表达,让读者在莞尔间领悟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一辑中文本简约,寥寥语句,既有较强可读性。诸多故事令人捧腹,但笑过之后,引人慨叹,发人深思,予人切实教益。
《第188号上帝》讲述一位消费者,在标注有“顾客就是上帝”的汤包蒸饺店排队时,不满等待时间过长,以上帝的口吻训斥服务员。可服务员对他说,“我们在努力满足上帝的要求,但您是第188号上帝,您前面还有无数上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日常生活中的事,不可秉持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态度。人们可以把豆包当干粮,但干粮充足的时候,或许谦虚一些更好,毕竟这个社会需要开放、包容的态度。
作者还以强烈的责任感,抨击当下流弊,鞭笞社会丑恶现象。《大师》便刻画了这样一位“大师”,借人们对名家顶礼膜拜的心态,频繁在各类公众活动中串场,说一些不着边际的浮夸之语,几乎每处皆是:“我强调三点:第一,这个会议很重要;第二,这个会议规格高;第三,这样的会议和活动要经常举办。”仅凭这三句话,他一天之内便能赶数场活动,额外收入颇为丰厚。某日,当他飘飘然路过一座小桥,突然被一阵欢呼声惊扰,“扑通”一声掉进河里。原来,此处正在举行游泳比赛。众人见“大师”意外落水,竟误以为他是来参赛的,惊喜之余盛邀他上台讲话。湿漉漉的大师登上主席台,张口仍是那三句……
《大师》以辛辣的笔触,深刻讽刺了这类名不副实的所谓“大师”,这也契合了当前民众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深恶痛绝。相信每位读者读到此处,皆会哑然失笑,为当今流弊痛心疾首。
任何文学作品,终究离不开对人类情感和人性的探寻。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微妙,人的内心世界更是变化难测。古人早已将人性划分为“善”与“恶”两大阵营。孟子提出“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性的底色是善良;荀子则主张“人之初,性本恶”,认为人性需要后天教化方能向善。步入近现代,鲁迅先生以其犀利的笔调,深刻剖析了国民身上的奴性、愚钝、麻木。近期,浙江某地“鲁迅夹烟”墙画引发广泛关注,充分说明鲁迅没有走远。鲁迅的嬉笑怒骂,仍然是革除社会流弊的一剂良药。
《星辰花》“讽刺幽默小小说”一辑,把嬉笑怒骂运用得炉火纯青,不仅将故事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情节贴近生活、贴合现实,在描摹生活的基础上融入了作者的思考。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的走向,展现了人性的种种复杂与矛盾,融入了作者对人性的剖析,体现出作品的深度与厚度。
殷贤华创作了一大批幽默讽刺小说,《星辰花》收录的仅是一部分。这些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敏锐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场景的独运匠心。作者将人情百态精雕细刻,刻画人物入木三分,既辛辣又在情理之中,含蓄隽永,世间百态、人生感叹尽在其中。这些作品读后令人忍俊不禁,回味无穷。
三、作品构建的价值观念
《星辰花》第三辑“品读篇”,属情理小说。这类作品融合情感演绎与理性思考的创作手法,深入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腻展现了普通人真实的情感表达。无论是细致入微的情节设计,还是发人深省的主题探讨,无不体现出作者对人物的理性分析和思考。
《我想演好人》讲述这样一个故事:青年演员时小帅玉树临风,浓眉大眼,气质出众。尽管饰演的反派角色个个都很成功,他却一直渴望演正面角色。“我想演好人”成了他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一次拍摄现场突发爆炸事故,身受重伤的时小帅弥留之际,提出人生最后一个请求,换上正面角色男一号的服装,让他演一次好人。
这篇作品的叙述视角、语言风格、象征和隐喻都运用得恰到好处,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也加深了读者对主题的理解程度。
作者十分注意以悬念设置吸引读者,同时凭借精炼的文字和重点突出的手法,有效增强故事的感染力。这种巧思,在《少年与杨老板》中运用得尤其娴熟。
《少年与杨老板》讲述少年为救母,向古玩店杨老板卖宝贝的故事。一日,古玩店来了一个少年欲卖宝贝“玉腰带”。杨老板问道:“这宝贝从哪里来的?”少年回答:“是我家祖传宝贝。因为妈妈正躺在医院等着钱治病……”为核实少年所言,杨老板亲自到医,在确认少年母亲确实急需手术费后,他主动承担了全部医疗费用。若干年后,杨老板已头发花白,少年也步入中年。他专程找到杨老板感恩、还债、赎腰带。杨老板说:“我不缺钱花,拿回去吧!我只想确认那个宝贝是你的吗?”当年的少年坦诚相告:“为了筹钱为妈妈做手术,这宝贝是我偷来的。现在,我想赎回去,还给宝贝的主人!”杨老板说:“孩子,我就是这个宝贝的主人。当年没有揭穿你,就是念你一片孝心!”
小说行文至此,人物间的关系已经十分清楚,情感冲突也达到高潮。
小说集《星辰花》的书名,源自书中同名短篇《星辰花》。这篇小说讲述了高鲜与新妻娓娓,以及他的前岳母之间情感纠葛。娓娓起初不知道高鲜一直默默照料孤寡的前岳母,由此对高鲜生出误解。直到误解彻底消除,娓娓觉得高鲜送她的“星辰花”真的很美。这篇小小说发表后,曾被《作家文摘》转载。不仅如此,殷贤华前后有600余篇作品被《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读者》等刊物转载,连续13年入选全国微型小说年度权威选本及排行榜,56篇小说入选全国各地中高考试题及教辅读物,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
四、精短故事里的情感能量
袖珍小说常以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揭示更广泛的社会问题或人性的普遍特征。这类作品通过巧妙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让故事既出人意料又合乎逻辑,从而抓住读者的兴趣。这从《星辰花》第四辑收录的袖珍小说里,可见一斑。
一路读下来,不得不感叹作者驾驭故事的能力。其作品或主题新颖,或意韵动人,或构思巧妙,或情节离奇,或语言轻快,独特的创作风格总让人不忍释卷。同时,作者还善于营造高潮点来吸引读者。《探险》便是典型例证。青年大冷见小彭因手机被野山猫偷走,竟意外获得发财奇遇,便决意东施效颦。当看到野山猫叼走自己的手机时,他暗自窃喜,可还没等看清野山猫藏身的洞穴里是否藏有宝贝,一大群野山猫已朝他猛扑过来……这样的“神来之笔”虽带几分荒诞,却因前文的充分铺垫,显得合情合理。
一个出色的故事结局,既要满足故事发展的需要,又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星辰花》中,这样的篇目比比皆是。例如《魔力作品》讲述交通局冒局长附庸风雅,迷上摄影后带动全局职工人人挎着相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一次摄影比赛中,一幅参赛作品格外引发评委关注——画面拍的是局机关外面悬挂的举报箱,锈迹斑斑,非常刺眼。更刺眼的是作品标题:《我想举报》。冒局长看着这幅作品,似乎手都发抖……故事的最后,《我想举报》获一等奖,评语是:“这是一幅震撼心灵、让人害怕的魔力作品。”这样的结尾流畅自然,又暗含深意,让读者感到满意。
《星辰花》整部作品无不蕴含睿智哲理,传递催人奋进的正能量。同时,书中很多篇目嬉笑怒骂、亦庄亦谐,以独到的眼光精雕细镂、鞭辟入里,生动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碰撞和重新建构。作者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呼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字里行间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风尚的时代命题。作品主题鲜明,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其创作手法和技巧对广大文学爱好者也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星辰花》偶有方言俚语,为作品增色不少。如在使用方言俚语时,能兼顾前后文语义的衔接,表意或许更为流畅。姑妄之言,望《星辰花》作者和读者鉴谅。
作者简介

陈斌,男,高级政工师,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重庆市荣昌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曾获中国煤矿文联“煤矿文化艺术事业突出贡献奖”荣誉。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