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市民协第五届第七次主席团会议暨支部党员会议召开,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并研究部署全市民间文艺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工作。因防疫要求,本次会议线上举行。市文联副主席、市民协主席谢亚平主持会议,市民协主席团全体成员及协会支部党员参加会议。
谢亚平领学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5日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随后,与会人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交流心得体会。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总揽全局、气势恢宏,贯通历史与现实,融合理论与实践,联系国内与国际,蕴含着深厚的政治分量、理论含量、精神能量和实践力量。市民协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联系实际制定明年工作计划,全面指导我市民间文艺工作有序开展。
谢亚平(重庆市文联副主席、重庆市民协主席):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民间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是开展民间文艺工作的根本遵循。首先,作为一名民间文艺工作者,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化传承与文艺创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其次,民间文艺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贯穿于创造、生产、评论、传播的全过程,通过文艺反映人民心声,与人民大众同心同行,要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民间文艺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出发,不断创作出有温度、有筋骨的民间文艺作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坚定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展示文艺界的新气象、新作为、新面貌,在新征程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民间文艺的智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余继平(重庆市民协副主席):党的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为民间文艺工作者,要用心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持续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着力繁荣巴渝民间文艺事业。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牢固树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团结引领全市民间文艺家创作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文艺作品;举办更多形式多样、贴近人民、服务人民的民间文艺惠民服务活动,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王倩予(重庆市民协副主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些都给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民间文艺与非遗传承是熔铸了中华民族传统智慧与生生不息力量的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研究、重建价值与传承创新,是我们能否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关键。
刘德奉(重庆市民协副主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与国际交流,提炼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民间文艺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重庆民间文艺工作。我们要按照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市的总体目标,梳理工作思路,确定工作重点,深化落实措施,增强发展效果;我们要大力发展民间文艺事业,挖掘民间文艺资源,促进民间文艺创作,推出民间文艺精品,丰富重庆民间文艺内涵。按照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的要求,我们要加大重庆民间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民间文艺人才生长于民间,藏艺于民间,发展于民间,贡献于中国,我们应该从推动民间文艺发展的角度,引导、培育产生更多更优秀的民间文艺人才。我们应该突出民间文艺发展的时代性,把传统的民间文艺与当代的文化艺术审美结合起来,与当代的文化艺术发展理念结合起来,体现民间文艺的时代性,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思维加快重庆民间文艺发展。我们应该加强重庆民间文艺的研究,提炼重庆民间文艺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引导和促进重庆民间文艺发展形成特色。我们应该加强民间文艺的产业化进程,树立文化产业意识,积极融入旅游发展,让民间文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时,加强重庆民间文艺传播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重庆民间文艺、欣赏和消费重庆民间文艺,尤其是把具有代表性的重庆民间文艺,如铜梁龙、啰儿调等,推向全国、全世界。
黎美剑(重庆市民协副主席):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由此可见,文艺创作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为一名民间文艺家,创作的价值底线就是人民性。一是心中随时有“人民”。“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都有内心的冲突和忧伤。作为一名民间文艺家,要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心中随时都要有“人民”这个概念,绝不能淡化人民性,更不能丑化“人民”,让“眯眯眼”类似的现象再次发生。要深入生活,走进人民群众中去,真正了解人民群众之所想、所需,走进群众的精神世界,才能创作出见人见物见精神、见家见国见时代的群众喜爱的作品。二是笔下必须有“人民”。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含了对优秀的文艺作品的需要。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和欣赏,作品就没有了价值和市场。作家、文艺家只有将笔头对准人民,对准人民的真实生活,才能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宗和云(重庆市民协副主席):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可以看到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在了一个重要的地位,把它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路径和标志。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就重庆和铜梁而言,要继续提升铜梁龙舞和龙灯彩扎的品牌价值及含金量,实施铜梁龙品牌再培育工程,力争把铜梁建成全球龙文化理论研究中心、作品创展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全球龙文化产业集聚地和旅游目的地。
刘淇境(重庆市民协副主席):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贴近人民的精品力作,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守正创新,团结奋斗,充分发挥民间文艺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为繁荣民间文艺和文化强市做出新的贡献。
彭茂琳(重庆市民协副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进入新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方式有了更高的审美期待,文艺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大力推进巴渝民间艺术的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民间艺人的担当和责任。
李星(重庆市民协秘书长):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着眼谋全局、育新机、开新局,蕴含深厚的理论含量、精神能量、实践力量,彰显我们党坚守初心的执着奋斗、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宽广开放的国际视野,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的宣言书、动员令。作为民间文艺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观察时代、淬炼思想、指导创作,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外国朋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同时,积极组织、动员、引导广大民间文艺家创作出更多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反映当代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优秀作品,为谱写中华民族新史诗、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