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文艺头条

三江热议丨破壁者启示录:东方神话IP的技术狂飙与改编暗礁

2025-03-14 20:15:00来源: “合川发布”微信公众号0 条评论

连日来,《哪吒2》以破纪录的票房表现点燃国内影院,并在互联网上掀起讨论热潮,各个平台随处可见影片相关话题。此外在去年年底,《黑神话:悟空》凭借“最佳动作游戏”等国际奖项实现中国3A游戏零的突破,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在例行记者会中点赞,两部现象级作品共同掀起东方神话的全球文化浪潮。这不仅标志着中国文娱产业从代工到原创的转型跨越,更在Z世代群体(1995年至2009年之间出生的在互联网影响下长大的一代人)中重构了“国潮”的价值坐标——当哪吒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宣言打破票房天花板,当悟空挥舞金箍棒劈开全球游戏市场的壁垒,传统文化IP正以“技术赋能+现代转译”的双螺旋模式,完成从文化自信到产业自信的升维叙事。

从解构经典到重构价值

传统文化IP的突围,本质在于用现代性语言激活文化基因。《黑神话:悟空》则通过非线性叙事与暗黑美学重塑西游宇宙,将佛教“白骨观”融入神佛体系的解构,赋予悟空“斗战成佛”的哲学隐喻,将传统文本转化为全球化语境下的生存寓言。而《哪吒2》则将神话故事中的经典情节“削骨还父”,重新诠释为对传统权威的反叛,通过“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台词重构角色成长逻辑,使其从神话中的叛逆者蜕变为具有普世意义的现代英雄。而这类改编并非对经典的背离,而是通过个体选择替代宿命论这样的价值内核置换,实现文化符号的当代转译。

对抗熵增中寻求精神锚点

在经济转型发展、价值多元碰撞的当下,传统文化IP成为打造集体叙事的载体。《哪吒2》中象征压迫性权威的无量仙翁,以及“打破成见”的剧情主线,精准击中了青年群体对邪恶、不公的反抗欲望。而《黑神话:悟空》通过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还原、超大内容体量与独特艺术表达这样“死磕品质”的开发理念,重构了工匠精神的价值坐标。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当全球化带来外来文化冲击的危机时,这些作品中蕴藏的对宿命论的对抗、伦理秩序的重构实践、天人关系的东方哲学现代诠释,为观众提供了区别于好莱坞叙事的价值锚点。

技术赋能与产业链升级

爆款诞生的背后,是文化消费升级与工业体系的成熟共谋。Z世代对国潮的狂热催生了现象级消费:《哪吒2》衍生品在预售阶段即引发抢购热潮,特效制作集结全国130余家团队,标志着中国文娱产业从代工到原创的转型。技术突破更是关键变量:《黑神话:悟空》依托全国算力网络压缩渲染周期,实现电影级画面表现;《哪吒2》自主研发的水墨风格渲染技术,将敦煌壁画元素与赛博朋克美学融合,创造了独特的东方视觉语言。这种“硬核技术+软性叙事”的组合,使作品既能承载文化厚度,又具备市场穿透力。

神话宇宙的边界与可能

尽管市场火热,但传统神话改编仍面临叙事半径受限的挑战。中国传统文化远不止这几部神话作品,但多数作品集中于《西游记》《封神榜》等头部IP,导致角色原型重复率居高不下,暴露出创作资源的集中化风险。同时,对“暗黑改编”的路径依赖,可能使作品陷入视觉奇观与哲学深度的失衡。部分观众质疑情节设置、叙事节奏被美学表达挤压,在2025年春节档影片中,改编自《封神榜》的另一部电影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从《黑神话:悟空》到《哪吒2》,传统文化IP的爆发既是文化自信的彰显,也是产业进化的缩影。其成功印证了“技术赋能+价值重构”的双轮驱动模式,但热潮背后的同质化倾向与叙事瓶颈,也警示着行业需在经典深耕与多元探索之间寻找新平衡。未来,唯有打破对“安全IP”的路径依赖,在神话谱系中挖掘更丰富的叙事矿藏,才能真正实现从“类型爆款”到“生态繁荣”的跨越。

来源:“合川发布”微信公众号

更多>>新闻资讯
更多>>相关协会